摘要: 认真做饭的人,做的不仅是饭菜,还有一种温暖。人生因相遇而美好,朋友因相知而情深。一顿好的饭菜,就是一段善缘。有个朋友,爱吃也爱自己动手做,她平时工作挺忙的,但总会抽时间走进厨房,为自己、好友、家人做饭 ...
认真做饭的人, 做的不仅是饭菜,还有一种温暖。 人生因相遇而美好,朋友因相知而情深。 一顿好的饭菜,就是一段善缘。 有个朋友,爱吃也爱自己动手做, 她平时工作挺忙的,但总会抽时间 走进厨房,为自己、好友、家人做饭, 经常见她在朋友圈晒最近新学的菜式, 种类之丰富,堪比餐馆大厨, 酸菜鱼、红烧肉、蛋糕、炸丸子、泡椒鸡爪…… 都说:“要抓住一个人的心,首先得抓住他的胃” 可见食物对人的诱惑力之大, 而一个会做饭的人,自带光芒, 譬如这个朋友,她打心底里热爱做饭, 开朗大方,因美食交了许多好友, 每一个认真做饭的人都是“天使”, 他们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, 以一颗温暖的心和一双巧手, 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告诉别人。 1 认真做饭的人,为人不自私 汪曾祺说: “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。” 每做一顿饭,都繁杂又耗时, 从买菜、择菜、洗菜,到烹炒, 短则1-2小时,长则4-5小时, 忍受着油烟的熏染,用心烹饪每一道菜, 只因为有特别的情谊。 认真做饭的人,不自私, 他们懂得食物的珍贵, 温柔对待一疏一饭, 看着新鲜水灵的瓜菜, 都能感到生之喜悦。 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, 饭菜上桌,只是每样尝两筷, 于他们而言,做饭最大的乐趣 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,盘盘见底。 2 认真做饭的人,活得很精致 古人道:“治大国如烹小鲜。” 那些热爱做饭的人, 总会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, 他们追求品质生活,活得更精致。 清朝的袁枚,出了名的爱吃, 且吃出了名堂,他追求色香味俱全,
他遍集天下美食名点,编辑成册, 名为《随园食单》, 记述菜肴、饭点和茶酒共326, 即使只是做简单的茶叶蛋, 都需“两枝线香”,约4小时, 方能恰到好处地腌入滋味。 袁枚对食物尚且如此讲究, 对生活更不会轻易妥协, 不愿意做官就想尽办法辞了, 喜欢看书就收集各种书籍, 他追求一切美的东西, 将生活过得精致又舒适。 3 认真做饭的人,处世更旷达 认真做饭的人,心胸开阔, 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, 能积极面对,为人处事也更旷达。 苏轼的一生很坎坷, 一次入狱,多次被贬, 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(海南), 妻死父丧,与至亲相隔天涯 仕途不顺,生活困窘。 但他没抱怨, 将别人十分的不如意, 化作自己十分的热情, 走哪吃哪,还自己上手做。 “东坡肉”名扬四海, 不仅菜名选自他的字,更是他首创此菜, 还专门写诗介绍怎么做, “慢着火,少着水,火候足时它自美。” 他慢工出细活,对做饭兴趣浓厚。 苏轼为何如此旷达? 不失热情,随遇而安, 热衷研究各种美食, 所有的不如意都被食物消化, 剩下的都是坦荡和豁达。 4 认真做饭的人,热爱生活 每一个认真做饭的人, 都是积极、温暖、 热爱生活的艺术家。 他们享受与柴米油盐、锅碗瓢盆 在一起的细腻又有滋有味的日子。 他们似乎有魔力,凭一双妙手, 把房子和出租屋变成了家。 闲暇之余,他们喜欢去菜市场逛逛, 听听那鲜活的吆喝声, 体验真实的烟火人间, 再用热气腾腾的饭菜, 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。 与他们在一起,日子不会枯燥, 四方厨房,是自由驰骋的沙场, 他们将满腔的爱意,都倾注在食物里, 无声无息的暖了心,暖了胃。 认真做饭的人,优点太多, 他们有耐心,很温柔, 他们能将平淡日子, 过得有声有色,充满欢声笑语。 这个世上, 能陪你下馆子的人很多, 但是愿甘心为你做饭的人, 屈指可数。 珍惜身边那个认真做饭的人, 不要让厨房的烟火掩盖 那份纯粹的爱。 主播:田晓敏,暖心DJ,亦静亦动真巨蟹,天文科幻发烧友,光影迷,爱朗读爱文字爱生活,喜欢带着耳朵去兜风,小目标才貌双全/德艺双馨新闻工作者。 征稿 征集原创首发类稿件。 内容: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,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,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…… 要求:字数800-2000字为宜,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,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授权首发。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发放稿费。 投稿邮箱:3178310465@qq.com 若10天没有得到回复,请视为退稿,作者可自行处理。 征“夜读”主播 工作职责:为公众号粉丝朗读每日“夜读”文章。会基本音频剪辑。 简历投递邮箱:3178310465@qq.com 邮件注明“主播”字样: 请将过去的语音作品与简历一同发送。 今·日·话·题 ▼ “你喜欢做饭吗?” 上期 话题 “厚道与精明” 部分小伙伴评论如下 ▼ 上善若水,厚德载物。做一名恪守中庸之道的君子,大度宽容,诚实守信。精明是成事之道,厚道是做人之本。它不仅仅是一种品质,更是一种高明。厚道才是真正的精明! ——湘江之舟 为人在世,七分厚道,用来和别人相处交往,推诚相见;三分精明,留做保护自己生存好,立足社会。 ——泉声 【文章来自 中国网,本文地址:
】
|
处暑过,白露至。入秋后,因时而食的客家人,会手提青掸打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,那里有我的